大家知道,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節日??墒?,大家是否知道,1929年的7月1日,在現在的河南省新縣陡山河鄉白沙關上,發生了怎樣的一幕呢?就在這一天,就在白沙關上,爆發了震驚大別山地區的“萬人大暴動”。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上,永遠記錄著這樣一幅戰斗圖景:1929年的7月1日凌晨,一萬多名普通民眾,手里拿著土銃、長矛、鋤頭、鐵锨等簡陋的武器,奮勇前進,殺聲震天,配合紅31師,向盤踞在白沙關的反動勢力,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一舉攻破堡壘。隨即,勝利的紅旗插上城樓,在燦爛的朝陽里,隨風飄揚。
白沙關,原是一座山寨。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河南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隘,向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南宋抗金英雄孟鞏將軍曾在這里抵御過南侵中原的金兵(關上現存刻有孟將軍石牌一塊)。
1928年,紅31師開辟柴山保根據地。當時,反動地主武裝盤踞在白沙關上。關內有胡道記等以紅槍會、黃槍會的名義建立的四支反動武裝,共一千余人。他們人多勢眾,槍彈充足,而且還與北邊的易本應反動民團互通聲氣,相互勾結,嚴重阻礙著柴山保根據地的鞏固和向北發展。
紅31師早就想解放此地。1929年3月,豫東南特委派遣張俠生同志前往柴山保,與鄂東特委取得聯系后,在陳店尹家嘴正式建立了光山縣委,張俠生任書記,來合云、陳文候,石生才、徐朋人、尹良太、程炳煌等任委員。光山縣委成立后,開始積極發動群眾,準備暴動;并暗地里派共產黨員打入當地紅槍會,秘密發展組織,以便在關鍵時刻,來個里應外合。
當年5月,中共光山縣委正式作出決定舉行暴動,攻破白沙關。
經過精心組織和認真策劃,定于7月1日,正式開始暴動。由曹學楷、徐向前率領紅31師擔任主攻任務,光山縣委和弦南區委發動郭家河、陡山河等地的一萬多名覺醒的農民組成農民起義軍加入戰斗。
根據戰斗部署,紅31師兵分三路對白沙關實施包圍:倪志亮率七大隊為東路,從大坳口經過胡家灣、龍潭沖、新寨,向白沙關進發。曹學楷率第一大隊為西路,共一百多人,六七十條槍,從小關坳、白土集,向白沙關進發。中路由徐向前率領,又分兩路:郭步儀率第四大隊百余人,七八十條槍,從筲箕垱經新店、沙石坡向白沙關進發;鄭行瑞率第三大隊,從郭家河出發,向白沙關進發。
暴動前一天夜晚,夜色蒙蒙中,參加暴動的紅軍部隊和農民起義軍,悄悄進入預定地點,隱蔽在樹林、草叢中,埋伏在田坎、地溝里。夏天的夜晚,悶熱難當,蚊叮蟲咬,他們毫不在意。
天剛放亮,一陣嘹亮的軍號在晨風中陡然響起,戰斗打響了!
攻關的突破點選在一個名叫羅沖的地方。這里是進入白沙關的戰略要地,敵方由羅明高、黃沙生所在的紅槍會負責把守。
當紅軍一部由關西沖上來的時候,只見羅明高、黃沙生,帶領埋伏在這里的農民武裝,突然躍出掩體,勇敢地沖破敵人哨卡的攔截,火線起義,迅速與紅軍會合。一時間,哨卡內槍聲大作,敵人亂作一團。白沙關萬人大暴動正式爆發!隨同部隊參戰的一萬多名群眾,群情激昂。年老的,年幼的;露著腿的,光著背的;拿土銃長矛的,拿鋤頭鐵锨的,拿釘耙魚叉的,一個個眼里冒著仇恨的怒火,爭先恐后地沖向敵人,揮舞著手里的武器,朝著敵人的頭上、身上猛打猛殺。于此同時,其他各路也都開始了行動。整個關上,彈飛如雨,殺聲遍地。
羅明高、黃沙生等人,正是我黨秘密打入敵人內部的共產黨員。他們早已摸清關內敵人內情,在他們帶領下,紅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直殺得反動匪徒鬼哭狼嚎,丟盔卸甲,舍命奔逃。前后僅用了一個多小時,部隊就勝利攻克白沙關!
這次暴動,打死打傷敵人數百人。部分敵人棄關逃跑,匪首胡道記帶著殘余部隊向北潰逃,逃到陡山河雞公潭一個河塘邊時,被乘勝追擊的我軍打傷,無以脫身,投水自盡。至此,白沙關暴動勝利結束!
白沙關一戰,是軍民團結的一戰,紅軍得到了周邊廣大人民群眾的忠心擁護和大力支持。
一個名叫楊家灣的小村莊,約三百多口人,暴動當天就有八十多人配合紅軍赴一線參戰,有一百多人參加了擔架隊、運輸隊、洗衣隊或慰問隊。
麻布街的群眾,在配合作戰、組織擔架隊、運輸隊的同時,還殺豬宰羊,準備米飯,招待紅軍戰士。
7月6日,鄂東特委和光山縣委聯合在白沙關附近的望風尖,召開萬人祝捷大會。曹學楷、徐向前、張俠生等,都出席了大會。在會上,曹學楷正式向大家介紹了徐向前,說他是朱、毛紅軍的代表,并請他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家激動萬分,會場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大會號召廣大農民兄弟勇敢地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消滅反動武裝,建設美好家園。
祝捷大會上,還公開懲處了一批罪大惡極的紅槍會反動頭目,宣布成立農民赤衛軍。參加大會的群眾無不歡欣鼓舞。會后,廣大青年農民響應組織號召,踴躍參加紅軍,紅軍隊伍迅速壯大,紅31師隨即發展到500余人。
白沙關暴動的成功舉行,不僅鼓舞了柴山保地區革命軍民的斗志,使鄂豫邊根據地得到初步鞏固,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中共光山縣委的戰斗豪情。
光山縣委再接再厲。7月19日,在弦西區管轄的卡房地區,又一次領導當地農民,成功地舉行了一次武裝暴動。600多起義農民在縣委交通隊和羅南槍會武裝的支援下,一舉摧毀了卡房、黃土沖等地民團和反動的聯店會,建立了農民赤衛軍和蘇維埃政權,從而使鄂豫邊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擴大。
至此,陡山河以南縱南北四十五里、東西六十七里的廣大地區,都發展成為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