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濮縣至東阿之間橫寬三百里的地段上,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我劉鄧主力一、二、三、六縱隊共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之勢,于8月7日夜,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壯舉。我軍跨過隴海路,涉越黃泛區,激占汝河,強渡淮河,長驅直入,于8月底直抵大別山區。8月28日,六縱一部進入我縣境內。
一、尋找中心縣委 會師剛店村
新縣--時稱經扶--地處長江、淮河分水嶺,南接湖北紅安、麻城;北與本省光山毗鄰;東靠商城;西壤大悟,乃大別山之心臟地區。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新縣即為鄂豫皖中央分局所在地,鄂豫皖蘇區軍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1946年我中原主力突圍之后,敵人的反革命氣焰十分囂張,妄圖一舉撲滅革命火焰,國民黨出動了一個新編正規旅的兵力,在當地保安團的配合下,對這塊革命根據地反復”清剿”,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敵軍所至,廬舍皆墟,卡房一帶幾乎成為”無人區”。
此時,鄂豫皖邊區黨的組織只剩下以劉名榜為書記的羅(山)禮(山)經(扶)光(山)中心縣委,率領著一支百人左右的游擊隊,以天臺山、老君山為中心,頑強地堅持著極為艱苦的游擊戰爭,使革命的紅旗始終高高飄揚在大別山上。
劉鄧大軍對這支革命武裝極為關心。先頭進入經扶的六縱,一到新集即派人四處尋找我中心縣委。
1947年8月29日,在八里畈鄉宋畈我野指駐地,鄧小平親自接見了野戰軍民運部長稂明德同志,對他說:”你已經知道了,我們要把經扶縣作為第一個立足點,要在這里安家落戶,下決心不走了。經扶那個地方有個游擊隊,現在還沒有接上頭。游擊隊的負責人叫劉名榜,他有多少人,多少槍都不知道?,F在要你去找,你去經扶,公開身份是縣長,實際是縣委書記兼縣長。到新集后,趕快出安民布告,建立民主縣政府,開展地方工作?!憋鞯陆邮苋蝿找院?,于9月3日上午帶警衛團的一個排,半個通訊班和野政文工團近百人到了新集。下午,即往泗店、郭家河一帶尋找中心縣委書記劉名榜同志。
在劉鄧大軍到大別山之前,黨中央、毛主席即派鄭植惠前來大別山,向中心縣委傳達了”我軍主力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即要揮兵南下,大別山一定要堅持”的指示,這一指示對我中心縣委及其新集人民來說,猶如”大旱而遇甘霖”。人們翹首以待,堅持著、盼望著大軍早日到來。8月間,人們紛紛傳說解放軍過黃河的消息,國民黨報紙也登載了”劉伯承敗走淮南,企圖窺視武漢”之類的新聞。許多跡象表明:我們的主力打回來了!中心縣委立即發出通知:積極準備迎接大軍。
8月31日,經光縣委書記、游擊隊長邱進敏帶著八名游擊隊員下山迎接大軍,途中小憩于仰天窩一個獨戶小村時,遭保安團包圍,三名隊員在突圍中不幸壯烈犧牲。次日,劉名榜同志指示邱進敏再次下山。邱進敏與經光縣委副書記馮一鳴帶領兩名游擊隊員,踏著崎嶇的山路,迎著激烈的槍炮聲,尋找我主力部隊。他們行至陡山河剛店村時,見大路上有部隊行動,估計是我軍。馮一鳴同志即寫一封便信,信中寫道:”八路軍老大哥,我們是當地堅持的新四軍游擊隊。望你們見信后,派人來指導援助我們?!睂懥T,交給游擊隊長張宗保,派他設法送到大軍手中。
張宗保揣著信,裝扮成樵夫模樣,坐在大路旁,一面抽煙一面觀察動靜。此時,我游擊隊尚不知八路軍已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張宗保同志見眼前這些軍人并沒有佩帶”八路軍”臂章,因此,不敢上前答話。一會兒,一位戰士走過來和藹地問他:”老鄉,你在這里干什么”?張宗保裝作害怕似地答道:”我是砍柴禾的,剛才有幾個拿槍的人,要我將一封信交給八路軍,不然就要殺我”。他一面答話一面機敏地觀察那位戰士的言談舉止。那位戰士聽他說完后,即高聲喊來了指導員。張宗保根據觀察,斷定眼前的這支部隊就是我們共產黨的隊伍。他立即將信交給了指導員,然后指導員將信又轉交給教導員。教導員看過信,對張宗保同志說:”老鄉,我們就是八路軍啊”。張宗保高興地立即向隱藏在田埂后面的邱進敏等人發出了信號。邱進敏一聽信號,興奮地猛奔過來。教導員激動地握著邱進敏的手,對在這里遇上游擊隊感到既驚又喜。他對邱進敏說:”同志,我們就是以前的紅四方面軍??!現在回來了,不準備走了”!他還向邱進敏等人簡單介紹了國內形勢,并告訴他:八路軍、新四軍已經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然后,派人將他們送往駐在白果樹的旅部。9月2日,旅部將他們送往六縱司令部臨時駐地--新集。
六縱政委杜義德、司令員王近山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杜義德政委不無感慨地說:”你們能夠堅持下來,確實很不容易,你們太了不起了!”接著,他又詳細介紹了解放戰爭一年來的形勢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情況,指出這是我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的開始,蔣介石已經快完蛋了!他一再表示:這次劉鄧到大別山就不走了,要在這里重建根據地。他還告訴邱進敏,劉鄧首長已決定稂明德同志擔任經扶縣委書記,不日即來經扶。嗣后,經杜義德政委介紹,邱進敏與隨軍來經扶的羅(山)息(縣)經(扶)工作隊隊長王青峰同志取得了聯系。翌日,邱進敏一行四人攜帶著六縱首長贈送的槍支彈藥,滿懷喜悅返回了游擊隊駐地,這時,隱蔽在雞公寨亂石窩的劉名榜同志也得知大軍正在尋找中心縣委。他立即帶著三十余名游擊隊員連夜下山與主力接頭。是夜,皓月當空,銀輝如洗,這支長期孤懸在敵后的人民武裝,懷著即將與主力會合的激動心情,以急行軍的速度向新集開進。不料,在陳店王崗與敵保安團遭遇,雖經激戰,終因寡不敵眾而被迫退回。其后又聽說大軍的先頭部隊已達到湖北黃安的火蓮畈。他們連忙趕到鄂東,在七里坪與六縱十七旅的警戒隊接上了頭。第二天,劉名榜同志及所率的游擊隊員,在火蓮畈附近的黃石沖,和六縱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同志勝利會合。劉名榜同志將多年來堅持大別山的斗爭情況及大別山區的敵情向李德生同志做了詳細介紹。李德生同志對劉名榜同志堅持大別山的英勇事跡早有所聞,見面之后,更是喜不自禁。這兩位同志同是出生在新縣的革命戰友,雖是首次相遇,卻一見如故,盡吐肺腑。臨了,李德生同志盛情款待了劉名榜同志和游擊隊員們。
至此,始終堅持在大別山區領導人民群眾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的羅禮經光中心縣委,以及所屬九十九名游擊隊員,終于和自己的主力部隊勝利會師了!
后來,劉鄧首長又先后親切地接見了劉名榜、邱進敏二同志。劉司令員、鄧政委對劉名榜、邱進敏同志領導游擊隊,以頑強的革命意志,始終堅持大別山的革命斗爭,使大別山區根據地得以”紅旗不倒,火種不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同時,對經扶縣的工作做了極其重要的指示。劉名榜同志也將經扶縣的各項工作情況,詳細地向劉鄧首長做了匯報。劉鄧首長的接見,對于經扶縣黨組織及其全縣人民是個極大鼓舞。從此,新縣人民的革命斗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二、攻克新集
1947年8月28日,六縱一部如利劍出鞘,鋒芒所指,直逼經扶縣城新集。城內守敵頭子保安團長黃古儒、偽縣長李健剛聞風喪膽,速率匪眾倉惶出逃。我軍順利進入城內的新集--我鄂豫皖蘇區首府在淪陷十五年之后,終于獲得了解放!
9月3日下午,我軍主力撤出新集,向黃安挺進。黃、李二匪乘機回竄,新集再度淪落敵手。
9月30日,我中原獨立旅和一縱一部在張才千、李人林的率領下,又以猛虎下山之勢,兵臨新集城下。當我軍行至新集城北的滸灣時,即令四團沿公路南下,從北邊截擊敵人,以防敵人向西大山逃竄;旅指揮部率一團轉向新集城東,計劃從東南攻城,防敵向南突圍。旅指揮部開始選擇在城東十幾華里的牽公寨上。站此寨頂,從望遠鏡里可將城內看得清清楚楚。
此時,盤踞城內之敵頭目黃匪得知我軍將到時,余悸猶存,若驚弓之鳥。他心驚膽顫地和李匪暗咕道:“這回又是大批的‘匪軍’來了,我們得趕快走”??墒?,城內大地主曾(練伯)、劉(建甫)二家不愿,說:"你們有人有槍還跑,留下我們老的少的怎么辦”?
黃匪轉而一想:自已有幾百條槍、三四十挺機槍,糧彈充足。況且,新集城三面環山,山高坡陡;一面臨水,水面寬闊,石頭城墻高達二丈,宜守不宜攻,尚若我軍攻打不下,他便可大肆吹噓,冒功領賞。于是,他嚴令部下憑險死守,負隅頑抗。
10月1日凌晨4時,當黃古儒還在做著升官夢的時候,我軍發動了總攻,一排山炮打去,正好擊中保安團團部。黃古儒驚惶失措,急忙拿起電話,要李健剛趕快在西門緊急集合,越墻逃跑。李匪沒逃出多遠,即被我炮火擊斃。黃古儒邊逃邊脫軍裝,企圖從西南角白馬尖逃命,剛跑到山凹,即被我軍生擒。至此,攻城戰斗勝利結束。
此戰我軍斃敵一百多人,俘敵五百多人,只有小股敵人落荒而逃。頑固反共、惡貫滿盈的黃古儒保安團從此不復存在。從而,掃清了我進軍鄂東的途中障礙。新集城再一次回到了人民手中。之后,由于我軍進一步實施戰略展開,機動作戰,主力北撤,新集城一度又遭”清剿”之敵和反動土頑獸蹄蹂躪。直到1948年10月較后獲得解放。
三、建立民主政府 發展地方武裝
我軍進入大別山后,立即宣布:“今后的任務是:全心全意地、義無反顧地創建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并與友鄰兵團配合,全部控制可能點”。截止9月底,我軍解放了縣城23座,殲敵6800余人,在經扶縣建立了17個縣民主政府。
8月28日至30日,羅息經工作隊在新集建立起城關鎮公所,任命吳集剛擔任鎮公所長。從而建立了劉鄧大軍進入我縣后的第一個民主政權。
9月10日左右,稂明德同志和中心縣委接上頭后,立即在郭家河潘灣召開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部隊派住我縣工作的劉光力、江濤、張右謙和堅持大別山斗爭的原中心縣委成員劉名榜、邱進敏等同志。稂明德同志在會上宣布成立經扶縣委和經扶縣民主政府。同年,撤銷原中心縣委。由稂明德同志擔任經扶縣委書記,劉名榜任縣長,王光力任縣委副書記,江濤任縣委辦公室主任、邱進敏任縣大隊長,張右謙任公安局長。
此時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首腦機關逐漸移到我縣境內,我縣再一次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神經中樞,亦被敵人稱做“劉鄧的點將臺”。我遵循“分遣以發動群眾,集中消滅敵人”的原則,派出一批得力干部以及野司警衛團、一縱教導團和炮兵營,協助我縣開展政權建設和武裝斗爭。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直接關懷下,我縣斗爭形勢迅速好轉,很快恢復了沙城、箭廠河、泗店、滸灣、沙窩、新集、白居等七個區的區級政權。沙城區區長由邱進敏兼任、書記張子明;箭廠河區區長吳集剛,書記聶家仁;泗店區區長錢海宏、后耿良太,書記王秉林;滸灣區區長王少華、書記羅成田;沙窩區區長熊國良、書記楊興瑞;新集區區長胡德發、書記席超;白居區區長蘆作飛、書記田綠野。區以下沿用保甲制。同時組織貧農小組,準備土改。
這時,我縣武裝力量也有了很大發展??h大隊由原來的九十幾人發展到四五百人,武器裝備也大大改善。各區還成立了區干隊,各鄉組織了民兵。
在此勝利的形勢下,于1947年12月22日,經扶縣首次人民代表大會在陳店王灣勝利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各區的人民代表,以及羅山、光山、商城和湖北、安徽等兄弟省縣以及野戰軍、鄂豫軍區的代表共五百多人。大會投票選舉邱進敏同志為人民政府縣長。會議通過了《關于建立縣政權》、《關于剿匪》、《關于土改》、《關于生產》等問題的決議。與會同志認真聽取了稂明德同志的《關于目前形勢的報告》和邱進敏同志的《關于政府工作報告》。
會議中,代表們根據劉伯承司令員的提議和鄧小平政委簽批的意見,將經扶縣更名為“新縣”。
大會期間,人民群眾敲鑼打鼓,抬著整豬整羊送到會場,表示對代表們的親切慰問。野政文工團還演出了歌劇《白毛女》、《軍民一家》,以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