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軍必先治?!笔莿⒉械拿?,他也身體力行。為此奮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蘇區,他就擔任過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長征途中,他是中央紅軍的總參謀長,先后擔任了紅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的紅大校長。到陜北后,在繁忙的戰爭指揮中,兼任中央紅軍大學副校長。解放戰爭,率領大軍轉戰南北,在擔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同時兼任二野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指揮戰爭之余,還親自任教,以一個教官的身份出現在學員面前。
全國解放以后,劉伯承初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他接受了辦學任務,辭去了軍政職務,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他擔任第一任院長,后任院長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廢待舉,萬事待興的艱難環境下,他強支病體,和教員、干部一起摸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辦好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道路。他千辛萬苦地選拔教員,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確定辦學方針,逐項科目審定教材。在和平環境下我軍形成的辦學方針,高級軍事學院的課程設置和內容選定都凝結著劉伯承元帥的心血。建國后劉伯承主持軍事學院的工作達七年多的時間,為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辦學過程中,劉伯承倡導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校風是育人的重要環境,學風是成長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剛剛辦起的學校盡快形成良好的風氣,他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學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規化規章制度,僅通過嚴格管理保證了這些制度的貫徹執行。
為了適應現代化正規化的需要,劉伯承親自審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針。他提出了“戰術為經,技術為緯,經緯交織,縱橫聯系,編織起來”形成整體的訓練指導原則。他強調把訓練和培養善于組織指揮現代化諸兵種協同動作的指揮員作為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培養目標。
辦學離不開師資,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辦”等方法提高教員的專業水平,提倡“尊師重教”以促使教員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劉伯承十分關心教材問題,他主張教材要少而精,內容要準備無誤。他要求提法妥當,用語準備科學,標點符號無錯誤。他還常常在百忙之中親自抓教材的編寫、翻譯、校對、出版等工作。
為了形成良好的辦學風氣和領導作風,他提倡“人人當院長”,“執事者各執其事”各負其責。倡導“共同學習政治,各自鉆研業務;統一集中領導,單刀直入基層;集中領導,分工負責”的工作方法和領導作風。
劉伯承辦教育其成績是顯著的,毛澤東在《給軍事學院訓詞》中肯定了劉伯承的成績,他說:“軍事學院的創辦及其一年多以來的教育,對于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
綜上所述,用“我軍院校的開拓者”和“我軍院校之父”等詞來描述劉伯承對軍事教育的貢獻是不過分的。劉伯承飽讀古今中外軍事著作,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鉆研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獨到的論述。他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他的主要軍事著作已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他還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軍事著作。